婷婷综合久久狠狠色成人网_国产乱人伦偷精品视频下_久久婷婷色综合老司机_国产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以改革創新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2020-05-19 10:01:38 55

以改革創新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2019年,圍繞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生態環境領域改革創新的力度進一步加大,為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

  制度建設不斷加強,體系進一步完善

  制度建設是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事業發展的根本保障,制度越完善,落實越有力,成效越顯著。

  2019年,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從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全面建立資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生態保護和修復制度、嚴明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制度等4個方面對生態文明制度建設作出明確要求,為加快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提供了行動指南和根本遵循。

  一年來,一系列重要法規、政策制度陸續出臺,生態文明建設制度體系進一步完善。

  法律體系進一步健全完善。2019年1月1日,《土壤污染防治法》正式實施,為扎實推進凈土保衛戰筑牢根基;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與公安部、司法部、生態環境部聯合發布《關于辦理環境污染刑事案件有關問題座談會紀要》,明確生態環境認定標準,破解了環境刑事案辦理難題;新修訂的《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將自2020年 9月1日起實施,在總結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經驗的基礎上,作出了切實加強醫療廢物特別是應對重大傳染病疫情過程中醫療廢物的管理等針對性規定。

  2019年,一批法律的制定和修改有序推進:《長江保護法(草案)》首次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修訂工作開始啟動,《海洋石油勘探開發環境保護管理條例》進行修訂。

  生態環境保護責任不斷壓實。中辦、國辦印發的《省(自治區、直轄市)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措施》,讓以考核促進生態環境質量改善和相關工作落實有了依據。《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規定》以黨內法規的形式規范督察工作,為依法推動生態環保督察向縱深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自然生態系統保護進一步加強。中辦、國辦先后出臺了《關于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的指導意見》和《關于在國土空間規劃中統籌劃定落實三條控制線的指導意見》,強調以自然保護地系統和“三條控制線”保護生態環境。

  在加強生態系統保護的同時,還突出“生態有價”。繼2017年中辦、國辦出臺《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方案》之后,2019年最高人民法院印發《關于審理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件的若干規定(試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體系更加完善;國家發展改革委出臺的《生態綜合補償試點方案》,則進一步健全了生態保護補償機制。

  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全國已核發完成15.8萬張排污許可證,管控大氣污染物排放口30.7萬個、水污染物排放口7.5萬個,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堅實保障。

  機構改革穩步推進,能力進一步增強

  制度建設不斷加強的同時,機構改革的穩步推進則進一步理順了職能,增強了生態環境部門的能力。

  繼生態環境部組建后,2019年,生態環境保護領域機構改革的標志性成果之一便是七大流域(海域)生態環境監督管理局的掛牌成立。

  在污染防治攻堅戰的七大標志性戰役中,有五大戰役涉水、涉海。七大流域(海域)生態環境監管局的組建,是對中央部署的按流域設置環境監管和行政執法機構這一全面深化改革任務的進一步落實,也是新組建的生態環境部把原來分散的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職責統一起來,進一步實現“打通”的一項重要工作。

  機構改革后的“整合”和“打通”,是生態環境領域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的基礎,其成效正在顯現。

  以持續一年時間的渤海、長江入海(入河)排污口排查為例,專項行動出動6668人次,用“拉網式”的排查方式,結合衛星遙感、無人機、無人船等高科技手段,排查出長江入河排污口60292個、渤海入海排污口18886個,與之前各地及各有關部門掌握的排污口數量相比分別增加約30倍、25倍。

  在地方層面,改革也穩步推進。全國基本完成省以下生態環境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制度改革,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印發了執法改革實施方案。

  以改革為契機,各部門生態環境保護的職責進一步明確,生態環境系統的能力進一步增強。

  以江西為例,將生態環境保護綜合執法體制改革與機構改革、垂直管理改革、流域監管體制改革等通盤考慮,江西省生態環境系統總編制數增長了50%。其研究制定的《江西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責任規定》,將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鄱陽湖生態環境專項整治等八大標志性戰役及30個專項行動,逐一分解到10個專業委員會和9個省直單位。

  除此之外,各地還積極探索,打通了生態環境監管領域的“最后一公里”。如《北京市人民政府關于向街道辦事處和鄉鎮人民政府下放部分行政執法職權并實行綜合執法的決定》,將包括4項生態環保執法權在內的431項由市、區有關部門承擔的部分行政處罰權、行政強制權下放至街道辦事處和鄉鎮人民政府,并由其依法行使與之相關的行政檢查權,實行綜合執法。

  除了北京,河北省鄉鎮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也涉及了生態環境領域執法權的下放,改革后,執法效率得到提升。

  工作機制持續創新,合力進一步形成

  污染防治攻堅戰到了關鍵時期,不斷創新工作機制形成合力,才能打通堵點,補上斷點,推動重點、難點問題的解決。

  與之前各專項的“分頭行動”不同,2019年,生態環境部開展的統籌強化監督將工作內容進行統籌,共涉及水源地保護、“清廢”行動、打擊“洋垃圾”、“三磷”整治、黑臭水體治理、斯德哥爾摩公約和汞公約履約抽查、群眾信訪線索現場核查等7個方面。

  出臺統籌規范強化監督工作實施方案,將原有的26項督查檢查考核事項合并為統籌強化監督一項,這是生態環境監督執法工作的第一次,既是生態環境部落實中央統籌規范監督檢查考核要求的具體舉措,也是為保障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作出的一項重要制度安排和機制創新。

  區縣監督頻次減少60%,監督人員總數減少70%,地方進駐時間減少80%,兩次統籌強化監督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減輕了基層的負擔。

  除了統籌強化監督,重點地區的大氣強化監督定點幫扶工作的變化是突出了“定點”和“幫扶”。生態環境部的一個機關部門或派出機構、一個直屬單位和一個省級生態環境部門聯手,直接對口監督幫扶一座城市,包保單位主要負責人是第一責任人。

  “定點”進一步明確了監督工作組的責任,使“幫扶”更有針對性、科學性和延續性。通過發現問題、分析原因、引薦專家,強化監督定點幫扶工作為重點地區的藍天保衛戰提供了有力支撐。

  數據顯示,2019年京津冀及周邊地區PM2.5濃度同比下降1.7%;北京市PM2.5濃度同比下降12.5%,達到42微克/立方米。

  同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還要借助“外力”形成合力。

  2019年,最高人民檢察院、生態環境部聯合其他8部門印發《關于在檢察公益訴訟中加強協作配合依法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的通知,對線索移送、立案管轄、調查取證、司法鑒定、訴前程序、提起訴訟、日常聯絡和人員交流方面的工作機制作出明確要求。

  2020年初,生態環境部、水利部聯合印發《關于建立跨省流域上下游突發水污染事件聯防聯控機制的指導意見》,在之前聯席會議、信息通報、協同處置、聯合演練等方面進行有益嘗試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動了跨省流域上下游突發水污染事件聯防聯控機制的建立。

  為落實這項機制,生態環境部淮河流域生態環境監督管理局與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員會近日簽署了《淮河流域跨省河流上下游突發水污染事件聯防聯控協作機制》,開啟了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的新篇章。

  在支持企業綠色發展方面,生態環境部、全國工商聯在2019年還召開交流推進會,并出臺《關于支持服務民營企業綠色發展的意見》,鼓勵民營企業積極參與污染防治攻堅戰,并幫助民營企業解決環境治理困難,提高綠色發展能力。

  加強部門聯動形成合力,著力化解群眾信訪投訴,則將著力點放在了發現和解決影響群眾生產生活的突出環境問題上。

  2019年11月,生態環境部印發《關于改革完善信訪投訴工作機制 推進解決群眾身邊突出生態環境問題的指導意見》。在工作理念上,《指導意見》提出了要樹立新時期生態環境保護大局觀的工作理念;在處理方式上,則要求改變過去逐級轉交至問題屬地處理的單一工作模式,建立上下互動、規范統一的解決群眾身邊突出生態環境問題的工作機制。

  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放管服”改革進一步深化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強調,要自覺把經濟社會發展同生態文明建設統籌起來。協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2019年9月,生態環境部印發《關于進一步深化生態環境監管服務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意見》。這是繼2018年《印發關于生態環境領域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之后,生態環境部出臺的又一份涉及完善市場準入機制、精簡規范許可審批事項、深化環評審批改革等內容的指導性文件。

  一年來,生態環境部門“放管服”改革持續深化。

  “放”,讓企業輕裝上陣。為推動“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生態環境部加強“互聯網+政務服務”,推動生態環境政務服務平臺與國家政務服務平臺整合,完善環評網上申報和四級審批信息聯網報送。

  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審批環評報告書(表)項目22萬個,審批時間總體壓縮至法定時限一半左右。在線備案登記表項目116.5萬個,平均用時僅需10分鐘。

  “管”,更加強調精準。2019年,生態環境部嚴厲打擊非法黑加油站點和劣質油品,在31個城市開展清潔車用油品專項行動,1466個黑加油站點和644個柴油超標加油站被依法查處。

  精準防控的同時,更加強調源頭把關。圍繞區域規劃環評、“三線一單”等制度做文章,倒逼地方政府強化區域環境質量改善;長江經濟帶11省市及青海省“三線一單”成果開始實施,19省(自治區、直轄市)“三線一單”編制形成初步成果。

  “服”,則更加注重增強綠色發展動力。啟用國家生態環境科技成果轉化綜合服務平臺,匯集科技成果4000多項,累計推介先進污染治理技術1000余項;推進園區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和重點行業清潔生產審核,開展環境綜合治理托管服務模式試點。

  2019年1月-11月,全國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投資同比增長36.3%,遠高于5.2%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環保行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約11%。

  今年以來,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經濟社會帶來了重大影響。為支持新冠肺炎疫情后企業的復工復產,生態環境部專門印發文件,實施環評和監督執法兩個正面清單制度,對企業實行分類監管和差異化監管。

  截至4月下旬,2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已確定首批納入正面清單企業名單,涉及企業5.4萬家。全國各級環評審批部門共審批2.79萬個項目,涉及投資2.4萬億元。此外,截至3月22日,全國生態環境系統還共為2583個疫情防控急需項目提供了環評應急服務保障。

  2019年,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為生態環境重點領域的破題攻堅提供了堅實基礎,推動了環境質量的進一步改善。2020年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決勝之年。我們相信,改革創新的不斷深化,必將為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提供不竭動力!


友情鏈接